一堂让会计“活”起来的实战课 ——记黄荷暑老师的创新教学
“荷披沙渚碧,花乱暑风香”,在这个天气转凉、秋意渐浓的周末,我们迎来了黄荷暑老师的会计学这门课。在接触会计学课程前,我总以为这门学科充斥着枯燥的分录、复杂的报表和刻板的准则,直到黄荷暑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颠覆认知的会计课,才让我真切感受到,原来会计学习也能充满温度与活力,也能与真实的职场场景深度交融。
以往的会计课,多是老师在讲台上传授理论知识,我们在台下记笔记、划重点,虽能掌握基础概念,却总觉得与实际工作隔着一层。而黄荷暑老师没有直接翻开教材,而是说:“今天咱们换个方式,让‘实战派’来给大家讲讲真问题。”随后,她邀请了班级里两位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同学丁秀娟和杨欢欢,以及两位自主创业的同学阮法和张梁伟走上讲台。当四位“特殊讲师”坐到台前时,台下瞬间响起了好奇的掌声,大家都期待着这场不一样的交流。
课堂的互动环节远比我想象中热烈。同学们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带着学习中的疑问、对职场的困惑积极提问。有人问:“我们在课本上学过业财融合很重要,但实际工作中总觉得财务和业务‘各干各的’,该怎么破解这个痛点?”也有人关注企业现金流这一命脉:“很多初创公司会因现金流断裂而倒闭,作为管理者,该如何保证其健康?”还有同学结合身边的财务报销问题提问:“如果遇到发票有问题的情况,该怎么做好监管,避免风险?”还有同学从职业发展角度出发,分享了自己从技术岗转型管理岗的经历。这些问题既有对专业知识的深度探索,也有对职场实践的真切思考,每一个提问都让我忍不住跟着思考:如果是我,该怎么回答?
而四位“讲师”的分享,更是让我茅塞顿开。丁秀娟同学作为财务总监,突破了传统的财务思维,从“打破边界”的角度解答:“业财融合的关键,是让财务走进业务前端。比如我们公司做项目时,财务会提前参与方案制定,了解业务逻辑后,才能更精准地做好成本核算和风险把控,而不是等业务结束了再‘算账’。”她的话让我意识到,会计早已不是“记账工具”,而是能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的“智囊”。杨欢欢同学则从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出发,强调“深度和广度缺一不可”:“财务人员不仅要懂准则、会做账,还要了解行业动态、熟悉公司业务,比如做制造业的财务,得知道生产流程;做互联网的财务,要懂流量成本,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财务的价值。”这番话让我明白,想要成为优秀的会计从业者,不能只盯着课本,还要主动拓展知识边界。
两位创业同学的分享,则让我看到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底层逻辑”。阮法同学作为CEO,坦诚地谈到了企业管理的难点:“以前我觉得财务就是‘管钱’,直到公司遇到资金周转问题才明白,财务数据里藏着企业的‘健康密码’。张梁伟同学则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提醒大家做好财务管理,不仅能规避风险,还能帮企业省钱、找机会。他们的分享没有复杂的理论,却用真实的经历让我读懂了“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这句话的分量。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黄荷暑老师始终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每当同学们的提问偏于片面,或是四位分享者的解答需要补充时,她总能精准地给出点评。她的点评不仅帮我们纠偏了认知,还拓宽了思考维度,让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都更完整、更深入。
这堂特殊的会计课,不仅让我学到了课本之外的专业知识,更让我明白:学习会计,既要扎根理论,也要抬头看实践;既要提升专业能力,也要培养跨界思维。未来的学习中,我会带着这堂课的收获,更主动地关注行业动态、思考实践问题,努力让自己从“会做题的学生”,成长为“能解决问题的会计人”。而课程活动的创新方式,也让我深深感受到:好的课堂互动,不仅能更好的传授知识,更能点燃学生对学科的热爱,指引我们走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文:朱劭诚
图:江刘义
作者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