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文明创建 > 新闻动态

徽杭古道上的MBA精神淬炼课

阅读次数: 41 来源: 25C3班 发布时间: 2025-10-20 09:00:48

前言:一条古道与现代商学教育的奇妙交汇

2025年9月13日清晨6:30,当晨光微熹,25C6班的同学们在班主任张建华老师的带领下,从芜湖整装出发。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站在了这条见证千年商旅文化的青石古道的起点。这条始建于唐代、全长二十多公里的商贸古道,即将成为我们最生动的课堂。学院将“重走徽杭古道”设为MBA新生拓展课程,其深意远不止于一次简单的徒步活动,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体验式教学”,让我们在汗水中领悟管理的真谛,在步履间传承徽商精神。

 

身心的淬炼:绝险之路上的意志考验

上午十一时整,我们正式踏上这条千年古道。起步便是连续五公里的陡峭上行路段,山势险峻,道路崎岖难行。沙石路面因年代久远而斑驳不平,一侧是看不到顶的高山另一侧是深不见底的山谷。同学们最初的新鲜感很快被严峻的现实取代,每向上攀登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这段最为艰难的路程恰如企业创业初期,MBA课堂上,我们学习过各种管理工具与模型,但真正面对陡峭的山路时,才体会到"知行合一"的难度。

团队的升华:险境中的协作与担当

在陡峭的上行路段,团队协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自发形成了互助小组,体力较好的同学主动帮助其他同伴分担行李,有登山经验的同学在前面探路并提醒后方注意危险路段。在特别险要的地段,我们甚至需要相互搀扶,确保每个人安全通过。过程中前中后用对讲机实时互动,确保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不让一人掉队。

这种在险境与困难中自然形成的团队凝聚力,比任何团队建设培训都来得真实有效,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视野的开拓:登顶后的战略思维启迪

当我们历经两个小时的艰难攀登,终于站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顶时,眼前豁然开朗云海在脚下翻涌,远山连绵起伏,"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让人心潮澎湃。回望来路,那种征服险阻的成就感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学院安排此课程的用心良苦。这段最艰难的路程不仅锻炼了我们的体能,更磨练了在压力下坚持前行的意志品质。

 

精神的传承:古道上的徽商智慧

沿途,我们在碑铭前驻足沉思。为纪念客死他乡的徽商而立的石碑,恰位于最艰险的路段之后,仿佛在诉说着当年商旅们征服天险后的感慨。抚摸着斑驳的碑文,我们不禁思考:当年的徽商是如何背着沉重的货物,年复一年地行走在这条险峻古道上的?

这种亲身体验让我们对徽商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蓝天凹休息时,我们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有同学指出,徽商的成功不仅在于商业智慧,更在于其克服艰难险阻的坚韧毅力,这种品质在当代创新创业中显得尤为珍贵。

古今的对话:道路变迁中的管理智慧

虽然下山的道路变得平缓易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领队提醒我们:"下山路虽然好走,但往往更容易发生意外。这正如企业发展进入平稳期后,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反而可能遭遇意想不到的风险。

这种古今智慧的对话贯穿整个行程。在江南第一关,我们讨论传统商帮的信用体系如何与现代企业治理相结合;在古驿站遗址前,我们思考物流管理的古今演变。这条古道就像一部立体的商业文明史,让我们在行走中感悟管理智慧的真谛。


结语:险夷之间的管理哲学

傍晚时分,当我们顺利完成全程,回首望去,那段最艰险的上山路已成为最珍贵的记忆。这趟先难后易的行程设计,恰似企业发展的缩影:起步维艰,但只要坚持到底,终会迎来相对顺畅的发展阶段。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次重走徽杭古道的经历,让我们对这句古语有了全新的理解。特别是前五公里险绝难行的上山路,与其后相对平缓的下山路形成的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管理的智慧不仅在于攀登时的坚韧,也在于登顶后的从容,更在于下山时的谨慎。

暮色渐浓,古道上我们的身影渐行渐远,但这次特殊课堂的收获将长久地影响着我们的管理思维。它让我们明白,优秀的管理者既要具备征服险峰的勇气,也要拥有行走平地的智慧。这种在险夷之间把握平衡的能力,正是这次徽杭古道之行带给我们的最宝贵财富。

 

/图  25C6班许光

合肥市徽州大道1129号

电话:0551-63491973

版权所有 © 安徽工商管理学院皖ICP备05003580号-1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