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搬进康养社区,实践赋能成长,当传统课堂遇上康养社区,当财务管理理论碰撞实践真知,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近日,24C2班全体同学走进合肥肥东县滨湖雅园康养社区,以一场别开生面的《财务管理》移动课堂与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感受乡村振兴下的康养产业新活力。学院教学督导朱其俊教授,《财务管理》授课教师王晓佳教授,教学助理李红老师全程指导活动。
企业参访交流:探访康养新模式,智慧运营中的财务密码
活动首站,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滨湖雅园康养社区。从智能化养老公寓到生态疗愈花园,从医疗康复中心到文娱活动空间,这座集“医养结合、田园康养、智慧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养老社区,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康养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多元化运营模式。
“社区如何平衡公益性与盈利性?”“智能化设备的投入如何影响长期财务规划?”带着课堂所学,同学们围绕成本控制、资金流管理、投资回报率等财务问题展开讨论。社区运营负责人以实际案例解析康养项目的财务模型,将书本中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等概念具象化,引发同学们的深度思考。
班级文化建设:垂钓悟道与烟火里的团队协作
在社区生态农场,同学们分组体验垂钓、采摘,于自然野趣中领悟“慢生活”背后的产业逻辑。“垂钓看似悠闲,实则考验耐心与策略,这和财务风险管控的思维不谋而合。”师生们分享垂钓感悟。
农场北部区域是共享菜园的种菜新模式,以土地资源为基础,通过 “认养 + 托管” 模式连接城市居民与乡村农场的创新农业形态。参与者可租赁小块菜地,自主种植或委托农场管理,收获绿色农产品的同时体验农耕乐趣。同时对菜地进行24小时视频监控,用户从手机微信小程序便可实时看到菜地情况。
傍晚的“大锅灶晚宴”将活动推向高潮。洗菜、生火、掌勺、摆盘……各组同学分工协作,在炊烟袅袅中展现课堂外的另一面。
朱其俊教授点赞道:“财务管理需要数据,更需要人情温度。这顿‘自己动手’的大锅灶晚餐,正是班级文化凝聚的最好注脚。”
移动课堂:理论扎根实践的生动一课
晚餐结束后,王晓佳教授带来一场沉浸式授课,结合企业参访交流,他以滨湖雅园的运营数据为案例,引导同学们分析康养项目的投资决策、成本分摊与盈利模式优化策略。
“康养产业的财务痛点是什么?”“如何通过精细化预算提升服务品质?”围绕这些问题,同学们结合课程知识展开分组研讨,提出“分阶段投资降低风险”“引入会员制现金流管理”等创新思路。王教授总结道:“移动课堂的价值,在于让知识跳出纸面,在真实场景中生根发芽。”
朱其俊教授最后总结指出,康养文旅产业发展从宏覌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但如何实行差异化战略发展及做大必须进一步探讨,从財务管理的角度利润增長点是什么必须细化,落实在具体战术上。
结语:以脚步丈量知识,用实践书写青春
夕阳西下,夜幕星晨,满载收获的返程大巴上,同学们仍热烈讨论着当天的所见所感。这场融合专业学习、文化体验与团队建设的活动,不仅让财务管理知识“活”了起来,更让24C2班的同窗情谊在协作与欢笑中不断升温。
未来,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以更多元的教学形式助力学子成长!
文:张珏 张汇洋 图:董金星 指导教师:朱其俊 王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