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动态

实践赋能,智领未来 --24C1班《财务管理》移动课堂走进山口凌

2025-04-22 08:50:52 来源: 24C1班

为深化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同学的实战能力与创新思维,近日,安徽工商管理学院MBA24C1班师生走进山口凌乡村振兴示范点,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财务管理移动课堂”活动。《财务管理》授课教师钱海燕教授,教学助理徐根华老师全程参与。

以脚步丈量知识:移动课堂的创新探索

本次移动课堂旨在打破传统课堂边界,让同学深入乡村产业一线,分析实际财务运营问题。活动通过实地调研、案例研讨和企业对话的形式,将成本控制、资金规划、风险防控等财务管理知识融入真实场景,为乡村振兴注入管理智慧,同时也帮助同学们在真实场景中锻炼决策能力,理解财务管理在多元业态中的灵活应用。

实地研学:解码乡村振兴中的财务实践

山口凌位于肥东县长临河镇白马社区山口凌中心村,与合肥市滨湖新区无缝对接,是长临河镇的东向门户。这里集农耕体验、研学教育、乡宿度假、团建拓展为一体。抵达山口凌村后,全体师生在项目负责人李能斌部长的带领下,深入了解山口凌项目的基本情况。山口凌村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资源,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政策推动下,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旅融合,期望实现村庄经济的新发展。

“这个民宿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是如何计算的?”“特色农产品的成本分摊是否考虑了季节性因素?”……在山口凌特色民宿项目现场,同学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项目负责人李部长详细介绍道:“我们采用动态成本核算法,淡季主打文化体验,旺季侧重住宿营收,通过业财融合实现全年盈利。”代彬同学立即补充:“如果引入会员预付费模式,不仅可以缓解现金流压力,还能提升客户黏性。”这番建议让李部长连连点头:“这个思路很有操作性!”

 

案例研讨:理论嫁接实战的思维碰撞

在案例研讨环节,同学们从成本控制、资金筹集、投资决策等财务管理核心维度出发,对山口凌村的财务运营情况进行深入剖析。针对村庄在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中的成本过高问题,有同学运用成本管理理论,提出优化生产流程、集中采购原材料、建立成本核算体系等改进建议;对于村庄旅游开发项目资金短缺的困境,同学结合融资知识,探讨了争取政府专项补贴、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发展村集体合作社等多元化融资渠道。研讨过程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将课堂所学的财务管理模型、方法与实际案例紧密结合,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结合山口凌村的实际情况,钱老师详细解读了农村财务管理相关政策法规。他指出,农村财务管理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同时,要注重培养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同学感悟:在行走中收获成长与启迪

本次移动课堂强化了财务管理课程理论转化能力,培养了从宏观政策到微观落地的全局视角。

“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次移动课堂让我看到财务管理背后的‘人’与‘故事’, ”孙晓红同学在研讨中感慨。通过分析山口凌项目的财务运营情况,认识到财务管理不仅是数字游戏,更是资源整合和战略落地的关键工具。

“这次活动彻底改变了我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司金飞同学指出,“在教室做报表分析时,我们追求的是数字完美;但在实地调研后,我明白了财务管理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其他同学也一致表示,这种沉浸式学习模式极大激发了创新意识,未来将把乡村实践中的灵活思维应用到企业管理中。

移动课堂结束后,班级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

 

结语:课堂丈量商海,步履丈量峰峦

课堂丈量商海、步履丈量峰峦。满载收获的返程大巴上,同学们仍热烈讨论着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这场融合实践学习、文化体验与团队建设的活动,不仅让财务管理知识“活”了起来,更让24C1班的师生情谊在协作与欢笑中不断深华。

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始终秉承“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此次山口凌移动课堂是MBA课程改革的一次新尝试。未来,学院将继续拓展校企合作与实地教学场景,培养更多“懂理论、通实战、有担当”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文:孙晓红,图:张仕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