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13日,学院24C6班的同学们在任课教师张腊梅、张瑞稳、张先锋三位老师以及班主任陈静的带领下,开展了MBA课程移动课堂活动。此次移动课堂以“走进企业,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和主题研讨交流,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与经验启示,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第一天:探秘海螺水泥,领略工业力量
4月12日下午,同学们怀着期待与好奇的心情来到了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白马山水泥厂。海螺水泥作为我国水泥行业的领军企业,以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卓越的管理模式闻名全国。同学们在企业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深入生产一线,参观了水泥生产的全流程。
从矿山开采到现代化的生产厂房内自动化设备的高效运转,同学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工业科技的奇幻世界。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水泥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的采集与运输、生料的磨制与煅烧、水泥的粉磨与包装等。同学们对大型设备的壮观景象惊叹不已,同时也对海螺水泥在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创新举措印象深刻。工作人员提到,海螺水泥通过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的低能耗、低污染,真正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海螺水泥跨界发展的智慧农业项目——西红柿种植吸引全体师生的关注。这是利用工业资源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尝试。该项目主要依托水泥企业的闲置厂房、余热资源及数字化技术,打造了"工业+农业"的循环经济新模式。与传统农业相比,智慧温室种植的西红柿产量提高30%以上,且因环境可控,可实现全年无间断生产。海螺水泥通过该项目强化了"绿色制造"的企业形象,拓展了在碳中和领域的布局。
第二天:聚焦环保科技,践行绿色使命
4月13日上午,同学们前往中节能国祯芜湖国祯环保科技天门山污水处理厂。在这里,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污水处理的复杂工艺与重要意义。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人员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直观的展示,让同学们看到了污水从浑浊不堪到清澈见底的神奇转变。
师生们首先参观了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口,看到了未经处理的污水呈现出的黑臭状态。随后,他们跟随工作人员依次参观了格栅池、沉砂池、生物反应池、沉淀池等各个处理环节。在生物反应池,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控制温度、pH值等条件来优化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同学们对这些微观世界的“清洁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在参观过程中,师生们还了解到污水处理厂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管理人员介绍,污水处理厂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和优化工艺流程,大幅降低了能耗。同时,处理后的中水被用于城市绿化、道路喷洒等,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污水处理不仅关乎环境保护,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第二天下午:服务区交流,碰撞思想火花
当天下午,师生们来到了驿达巢湖服务区和肥东服务区。服务区作为交通出行的重要节点,其运营管理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旅客的出行体验。两地服务区是两类不同的运营模式,财务管理制度也有不同,同学们在服务区参观了设施布局、服务窗口和商业运营模式,感受到了服务区在满足旅客基本需求的同时,如何通过创新服务提升竞争力。
在驿达肥东服务区,同学们进行了主题研讨交流。三位老师分别就不同的主题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同学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收获。

主题1: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同学们以“海螺水泥厂的高质量发展及启示”为主题,结合《宏观经济学》课程,探讨了海螺水泥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进展与经验。同学们指出,海螺水泥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绿色环保等多方面的努力,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他们认为,自己所在企业(或熟悉的企业)应借鉴海螺水泥的成功经验,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张先锋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同学们的分析非常到位,尤其是对海螺水泥在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的总结。他强调,同学们应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深入思考企业发展战略。同时,他也提醒同学们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例如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
主题2:可持续竞争的财务语言
同学们围绕“可持续竞争的本质是‘用财务语言翻译环境与社会价值’”这一观点展开讨论。结合中节能国祯环保科技天门山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同学们阐述了企业如何通过财务指标衡量和体现环境与社会价值。他们指出,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将环境成本和社会效益纳入财务核算体系,通过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降低环境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张瑞稳老师指出,财务管理是对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管理,协调各种财务关系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是经济效益,而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员工健康利益。企业发展要与环境相适应,要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绿色环保,这也是绿色财务的内容。同学们的分析非常有深度,尤其是对污水处理厂如何通过财务指标体现环境价值的探讨。他强调,同学们应学会用财务语言表达企业的环境与社会价值,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他也提醒同学们关注财务指标的量化方法,例如如何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来评估环保措施的经济效益。
主题3:合同管理与权益保障
同学们以“合同管理和纠纷情况、企业的营商环境和权益保障”为主题,结合驿达服务区的实际情况,汇报了学习收获。同学们通过参观服务区的运营管理和合同管理流程,了解到企业在合同签订、履行、纠纷处理等方面的经验与挑战。他们指出,良好的合同管理是企业防范风险、保障权益的重要手段,同时,优化营商环境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张腊梅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了指导。她指出,经济法的学习不仅是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更是对企业和市场运行规律的理解。同学们的汇报非常全面。她强调,同学们应学会运用法律思维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她也提醒同学们关注合同管理中的细节问题,例如合同条款的严谨性、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效性等。
本次移动课堂是一次主题鲜明,课程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通过企业参访、对话交流等形式,深入企业一线,将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等理论与真实商业场景有机对接,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管理本质的理解,也培养了综合思考能力与思维,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了知行合一的实践平台。
图/文:24C6班 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