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首页 > 通知公告 > 学院动态

知行合一:《组织行为学》赋能人力资源企业领导力进阶——记《组织行为学》课程学习有感

阅读次数: 443 来源: 24C1班 发布时间: 2025-08-04 11:18:40

作为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负责人,在长期的管理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领导能力对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本学期通过学习夏淑梅和苏立宁两位老师讲授的《组织行为学》知识,不仅让我重塑了管理思维,更在企业战略落地与团队建设方面得到了科学指引,助力我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领导能力的进阶与突破。

一、领导本质的再认识:从职位权威到价值引领

在学习《组织行为学》知识过程中,对个体行为与激励理论的研究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在传统认知中,领导往往被简单地等同于职位赋予的权力,这种观念容易导致管理过程中过度依赖制度约束与指令传达。然而,《组织行为学》揭示了领导的本质是通过愿景激发员工内在驱动力,引导团队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这一观点令我醍醐灌顶,认识到自己作为公司负责人,应该通过价值引领来凝聚团队。我逐步摒弃了此前的薪酬福利或晋升机制来激励员工的方式,而是依据夏老师所讲的,充分考虑不同岗位、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员工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激励措施。例如,对于那些追求自我实现的高潜力员工,会为他们提供更多具有挑战性的项目机会,让他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对于注重归属感的员工,则组织丰富的团队建设活动,增强他们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公司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时,我也不再单纯地强调任务指标,而是积极运用夏老师所传授的沟通方法,通过分享行业变革趋势与企业使命,让团队成员深刻理解每个项目背后的社会价值。这种转变带来了显著的效果,员工的主动性与归属感得到了极大提升。

 

二、领导力维度的立体化构建

学习过程中,特质理论、行为理论与权变理论的交叉印证,让我对领导力的构成有了系统的认知。在公司管理实践中,我尝试从三个维度进行提升:

1.情境适配能力。根据项目特点灵活切换领导风格。在面对创新型人才项目时,尝试采用参与式领导模式,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提出最佳方案;而在紧急交付项目中,则强化指令性领导,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确保项目高效执行。

2.情绪智力培养。公司建立了定期的团队沟通机制和团队协作模式,定期召开各项管理会议。鼓励员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促进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同时,通过跨部门协作,培养员工的同理心与团队意识,让团队成员之间能够更好地相互理解和支持。

3.文化塑造能力。将“特别有业绩、特别有态度、特别有温度”的企业精神融入招聘、培训与绩效之中。通过奖励优秀员工、表彰突出贡献等方式,推动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魅力。

三、理论实践中的挑战与突破

将《组织行为学》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部分中层管理者因习惯传统管理模式而产生了抵触情绪。面对这一挑战,我一方面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变革的必要性,帮助他们理解新的管理模式的合理性和优势;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变革,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因为参与能够增加员工对变革的控制感,减少被动性带来的抵触。同时注重双向沟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员工的反馈和意见,及时消除误解,促进员工对变革的理解和支持。此外,还建立了领导行为反馈机制,通过员工匿名评价与360度评估等方式,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动态优化。这种“学习 - 实践 - 反馈”的闭环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司项目交付效率提升了20%,员工离职率下降了15%。

 

四、未来管理的深化方向

学习《组织行为学》让我深刻认识到,领导力提升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未来,我计划从两方面深化实践:

1.搭建内部领导力发展体系。针对不同层级的管理者,设计专项培养计划,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提升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

2.引入数字化工具。通过AI分析员工行为数据,实现领导者决策的精准性。例如,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行为习惯等数据,为每位员工制定个性化的激励方案和管理策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犹如一盏明灯,为我在公司治理之路上照亮了前行的方向。夏淑梅老师传授的知识让我深刻体会到,卓越的领导不是个人能力的彰显,而是通过科学管理激发团队潜能,实现组织与每一个个体的共同成长。在未来的企业管理与服务客户过程中,我将持续践行所学,以更科学的领导能力推动公司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图:24C1周泽成

合肥市徽州大道1129号

电话:0551-63491973

版权所有 © 安徽工商管理学院皖ICP备05003580号-1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