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首页 > MBA教学 > 教学动态

登高望远:天柱山上的战略觉醒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学习有感

阅读次数: 36 来源: 24C1班 发布时间: 2025-09-08 08:59:28

登临天柱之巅,流云如絮在脚下铺展成海,黛色远山沿天际线漫延至目力尽头,天地骤然挣脱视野的桎梏,变得豁然开朗。彼时,“登高方知云障目,望远乃觉山河宽”的体悟自心底汩汩漫溢,恰与我在安徽工商管理学院 MBA《企业战略管理》课堂上,孙老师所授“择高而立,以终为始,一生一事,一战到底”的战略箴言形成强烈共振,在思绪里碰撞交融,酿成这个秋天最珍贵的认知馈赠。

 

“择高而立”,从来不止是地理维度的攀登,更是战略视野的跃迁。在山脚下,视线被密匝林木所困,目之所及唯有脚下蜿蜒的碎石小径;行至半山腰,视野稍展,方能瞥见相邻山峦的模糊轮廓;直到登顶的那一刻,风穿衣襟而过,才真正读懂 “山河宽”的壮阔--这恰似企业在战略选择中的境遇。若始终盯着眼前的利益得失与短期目标,便如困在山麓,被日常琐碎织就的“云雾”遮蔽了远眺的目光。战略管理教会我们的,正是攀登认知高地的勇气,是跳出运营的冗杂纠缠,以俯视的视角审视行业生态的变迁、竞争格局的演化。犹记 MBA 课堂上的案例研讨,那些穿越周期的成功企业,无一不是以“站得高”的格局,换来了“看得远”的先机,这朴素真理在山巅的风里愈发清晰。

“以终为始”的智慧,在天柱山的攀登路上有了最真切的具身体验。登山之初,峰顶的轮廓便是唯一的锚点,所有路径的甄选、体力的分配、节奏的把控,都围绕这个终极目标展开。中途遇陡坡如壁,双腿如灌铅般沉重,疲惫几乎要将攀登的意志压垮,可一想到峰顶那片可期的壮阔,便又攥紧登山杖,一步一步向上挪动。企业经营何尝不是如此?没有清晰“终极目标”的企业,极易在市场竞争的迷雾中失焦,陷入为行动而行动的盲目循环。战略管理的精髓,正在于先定义那个“终”--我们究竟要抵达何处?再逆向拆解 “始”的每一步。当下的举措是否服务于长期价值?这让我不禁反思工作中的决策,那些仓促应对眼前压力的选择,是否偏离了最初的方向?

“一生一事”的专注,在多元诱惑交织的现代社会里,更显弥足珍贵。登山途中,崖边的千年古松令我驻足,它们皆扎根岩隙,数十年如一日地向上生长,从不因旁侧花草的娇艳而改志,也不曾因风雨雷电的摧折而移根,最终成就了傲立山崖的奇观。这份坚守,在商业世界里同样闪耀。战略管理中的核心能力理论早已揭示:企业唯有识别并深耕自身的独特优势,而非追逐每一个转瞬即逝的市场热点,才能筑就不可替代的壁垒。作为一名 MBA 学员,我常自问:个人职业发展的 “一事” 究竟是什么?天柱山的古松仿佛在低语:找到值得终身投入的方向,便以心无旁骛的专注钻深、钻透。

“一战到底”,则是战略落地最质朴也最有力的实践箴言。登山之途从无坦途,肌肉的酸痛、呼吸的急促、精神的倦怠,都是绕不开的考验;战略实施亦是如此,再完美的规划,也会在执行中遭遇意外与阻力。此时最珍贵的,是 “一战到底”的韧性——是面对困境不轻易转向的战略定力,是在调整战术时不偏离核心目标的清醒。课堂上那些企业案例仍历历在目,成功者未必是资源最丰沛的,却一定是韧性最足的-- 他们能在行业寒冬中守住战略方向,在市场波动中动态优化路径,终能穿越周期,抵达目标。

站在天柱山顶,沐着天地间的浩然之气,我忽然懂得:战略思维从来不止是企业管理的方法论,更是一种安身立命的人生哲学。作为安徽工商管理学院的 MBA 学员,这次登山与课堂理论的奇妙共鸣,让我对战略管理有了触及本质的理解。未来的管理实践中,我愿带着“登高望远”的视野,锚定“以终为始”的方向,秉持“一生一事”的专注,坚守 “一战到底” 的坚韧,在今后的工作中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当云气遮目时,当念登高以破局;当觉山河窄处,当怀望远之心境。这次天柱之行,恰如一场及时的印证--真正的战略智慧,既藏在经邦济世的商业案例里,也隐在师法自然的生命体验中。这份从山巅收获的感悟,终将成为我职业生涯里永不褪色的精神底色。

 

 

 

文:24C1班 江旭

 

合肥市徽州大道1129号

电话:0551-63491973

版权所有 © 安徽工商管理学院皖ICP备05003580号-1

官方微信